一、翻译是对外交往的桥梁
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流思想的媒介。今天,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游离于世界之外,可以不与外界接触。但世界上约有230个国家和地区,近两千个民族,三四千种语言。世界上约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使用近100种语言,其中,有13种语言使用人数超过5500万。说汉语的人数最多,达12亿,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。其次是英语,使用人数约3亿。再次是俄语、西班牙语、印地语和法语。这么多国家和民族,说这么多不同的语言,要进行交往谈何容易?当然,有些国家和民族的语言相同。如:世界上约有60来个国家和地区讲英语,40多个国家讲法语。语言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直接进行交流。但语言不同的国家和民族,要进交往、交流,就需借助于翻译。所以,翻译是国际交往的桥梁。
二、翻译工作是外事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
工业、农业、教育、文化、科技、体育、艺术等各行各业,在科技迅速发展和各国互相依赖程序日益加深的今天,越来越需要进行交流和交往,越来越需要了解他国的情况,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技术。但这些行业毕竟还可以在本国内部独立存在,自行发展。对这些行业来说,翻译只在对外交往中起辅助作用。然而,翻译在外交工作方面则不仅仅是起辅助作用。周恩来总理说:“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国家间的关系。”外交是通过会谈、会议、谈判等方式处理国家关系、解决国际争端和问题。与外国政府官员进行口头或书面对话,是外交的主要手段。如果两国官员语言相通,就可以直接对话。但如果语言不通,则必须经过翻译。所以,翻译在外交工作中起着双向转换语言、消除语言障碍、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,是外交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在一定意义上说,译员是领导人在外事活动中的“嘴巴”和“耳朵”。没有嘴巴,说不通;没有耳朵,听不懂。没有翻译,两国领导人无法交谈。用手比划,可以表达简单意向,但不能交换看法、想法。所以,对于不懂外语的领导人来说,翻译是必不可少的。少了,就办不了外交。
三、我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外事翻译
我中央领导一向非常重视翻译工作。1967年11月,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,李越然担任翻译。访问前,为了让他熟悉毛主席的思路、言谈特色、口音,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安排李越然在中南海直接接触毛主席。一天,毛主席对跟着他散步的李越然和卫士长李银桥说:“你们二李,一个管说话,一个管安全,这次一道出去,我看也算得上哼哈二将了。”毛主席还对李越然说:“伏老(批伏罗希洛夫)来的时候,我看大半个翻译都是你了,你帮了我好多忙啊。”毛主席用“管说话”三个字概括了翻译在对外活动中的任务,用“你帮了我好多忙”这句话高度评价了翻译的作用和地位。
四、选配翻译是外事活动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
我党、政府、人大、政协领导人以及外事部门或其他部门领导人出国访问,或邀请其他国家领导人来访,举行会见、会谈、宴请、招待会,或组织外国人参观、游览,事先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要做,选配译员是其中之一。领导人在忙于了解有关国家和双边关系情况、研究决定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或对策的同时,也常常关心选派合适译员的问题。有关部门应该尽量选派翻译水平高、工作态度好、熟悉情况、熟悉领导人的讲话特点、口音习惯的译员,以保证外事活动的顺利和成功。